解密:棉花价格为何突然猛涨
自2015年12月份以来,受到美联储加息及国内多重利好政策影响,期货市场变化频频,原以为“黑色系”会成黑马,谁曾想棉花不仅白得格外惹眼,涨得也是更胜一筹,甚至让不少业内人士也乱了阵脚。
面对市场的“火热”,企业显得格外“冷静”,这得益于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关于国储棉轮换的公告及时出台。
“市场对此公告,可谓期盼已久。”中储棉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大部分企业面对11号以来的价格“疯狂”,多为观望、甚至有点“懵”的状态,“但公告一出,便明确了轮出时间是5月3日至8月31日,真是‘靴子落地’。”
中储棉总公司应声而动,中储棉于4月14日下发了第一批出库计划163万吨,随后4月18日又下发了第二批出库计划37万吨,同时报送中纤局安排检验。截至目前已经分两批下发了200万吨的出库计划。
“储备棉抛储,现实意义不仅仅是稳定价格,更重要的是满足生产需求——不是数量,是质量。”闫俊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市场不缺棉花,只是少好棉花——商业、工业库存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进口棉虽然好,但数量少。
“确实如此,地产棉零散分布在大小轧花厂或棉商手中,量少、分散、难组批,棉花的一致性差、可纺性差。”中储棉信息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很多大型纺织企业对于质量都在表达诉求,曾有50万锭纺企负责人表示,今年新疆棉绒短、马值高,难以满足自己40S以上棉纱生产要求,进口棉又受制于配额,因此格外期待抛储棉的质量。
“本次储备棉轮出按照优先安排进口出库,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棉缺口的问题。”侯振武对记者介绍近期抛储准备工作时强调,“本次轮出的储备棉还将由中国纤维检验局进行全面公证检验,严把质量关,以响应企业为关心的质量问题。
”
“我感觉2011年的储备棉质量尚可,但优先安排进口出库更好。”顾大海表示,对于储备棉质量有信心,抛储可以满足不同企业需求——“高档的纺织企业可以抢进口棉,中低档纺织企业国产棉花就可以。”
“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对于政府部门的一系列动作,企业喜闻乐见,多表示“接地气”、“人性化”。但5月初启动抛储,虽为企业筹集资金、安排库房等留出时间,却似乎也为期货炒手留出了“空档期”。
“有点青黄不接,被资金趁火打劫‘炒’了一把的感觉。”涉足期货代理业务的顾大海对记者表示,公示出台后,期货市场棉价仍在持续走高,显然有资金推手,“期货如此疯狂,一方面,做仓单的少,另一方面,五月方才抛储,资金趁虚而入。”
对于当前ICE期棉、郑棉期货的任性涨停,普遍观点基本如顾大海所言,“为多头、投机商所为”。
面对棉花期货价格异常上涨,尤其是《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出台之后仍然“任性而为”,业内知情者及时透露了“风声”——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20日下午紧急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究。会议明确,目前2015/16年度储备棉预计投放的200万吨应该会满足市场需求,但若在新棉上市前市场需求增大、出现大的供应缺口,2015/16年度储备棉投放量可在原有200万吨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会议强调,目前储备棉投放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可保证每日3万吨投放量和出库进度,结构基本是优先轮出进口棉,国产棉同步轮出。
这显然打破了《关于国家储备棉轮换有关安排的公告》中对于2015/2016年度储备棉轮出的有关安排——“轮出总量不超过200万吨。原则上每日挂牌销售数量不超过3万吨,优先安排进口棉轮出。”
“风声”,再次鼓舞了企业静候储备的信心,不少企业表示“随机应变的好”,侯振武对于“继续增加”也对记者表示“问题不大,需要确实可以适当增加。”
随即,21日,中储棉信息中心负责人便对记者表示,不少企业开始不再“惜售”。当日,记者也发现,素有棉花价格风向标的郑商所,针对棉花市场也发出了风险提示函,“提醒投资者谨慎运作,理性投资”。
面对各方传递的风声、信号,疯狂的期货价格背后,场外资金炒作痕迹显而易见。对此,众多企业在与记者交流时都表示,与基本面脱离的期货价格,应当理性看待,“飞得越高摔得越惨。”顾大海对记者坦言,在各方“表态”下,棉花期货价格难以持续“炒”高,“1.3万元/吨左右到头了。”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会议】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四次会员大会暨第四届理事会选举大会顺利召开!
- 新疆阿克苏纺织服装产业带动3.18万人就业
- 中国商品渐成俄罗斯“网红” 数码服装成爱
- 环保倒逼,纺织行业“危”中寻“机”
- 黄河远上白云间 棉纱期货近期见
- 大朗镇召开大朗毛织行业发展座谈会
- 这些纺织标准在本月正式开始实施,与你有关
- 纺织服装行业进入弱复苏阶段 困难时期或将过去
-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强棉花质量事中事后监管保障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顺利实施
- 不穿二手的了!东非免除纺织服装业三年关税!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